点地梅
故事传说
药用
《本草推陈》叫它喉蛾草,河北人叫它喉咙草,浙江人叫它喉癣草,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功效。急性扁桃体炎,咽喉炎,口腔炎,点地梅15克,水煎,十分管用。咽喉肿痛,白口疮,点地梅研成极细粉末吹在患处,就能好。
如果认为点地梅只能治疗咽喉疾患,那就错了。点地梅还可以治疗急性结膜炎,目翳,正偏头痛,牙痛,风湿关节痛,哮喘,疔疮肿毒,烫伤,跌打损伤。
特征描述
中文学名: | 点地梅 |
界: | 植物界 Plantae |
门: |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|
纲: |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|
目: | 杜鹃花目 Ericales |
科: | 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|
属: | 点地梅属 Androsace |
花葶通常数条由基部叶腋抽出,长(3)5-15厘米,直立,伞形花序通常有4-10朵花,苞片数枚,卵形至披针形,长3-4毫米,宽0.5-1.5毫米,先端渐尖;花梗纤细,长1-3(5)厘米,通常花后伸长达6厘米,开展,混生腺毛;花萼杯状,5深裂几达基部,裂片卵形,长2-3.5毫米,果期增大,长4-5毫米,呈星状水平展开,具3-6条明显纵脉,花冠通常白色、淡粉白色或淡紫白色,花冠筒状,长约2毫米,筒部短于花萼,喉部黄色,裂片与花冠筒近等长或稍长,倒卵状长圆形,长2.5-3毫米,宽1.5-2毫米,明显超出花冠;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,长约1.5毫米;子房球形,花柱极短。蒴果近球形,稍扁,直径约3毫米,成熟后5瓣裂,白色膜质。种子小,多数,棕褐色、长圆状多面体形,径约0.3毫米,种皮有网纹。花期4-5月,果期6月。高山上的阳光十分强。点地梅的叶子能利用阳光合成糖类,这些糖在寒冷的冬季具有抗冻的作用。